我院兩項科技成果通過評價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月25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在長沙舉行科技成果評價會,分別對湖南有色冶金勞動保護研究院主持完成的“黃金氧化礦石破碎系統高濃度細微干燥粉塵回收技術研究”“粗鉛冶煉過程散落粉料集中式真空收集技術及裝備開發研究”兩個合作項目成果進行評價,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黃金氧化礦石破碎系統高濃度細微干燥粉塵回收技術研究” :研發了弧形導流板,改善了布袋除塵器中氣流均勻性;通過增加網格劃分收塵器內部構造,控制氣粒分布、布袋滲透率和入口速度,實現不同部位濾袋收塵效率接近,提高收塵效率,在收塵技術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針對高濃度、細微、干燥特點,開發了PET/玻纖復合針刺氈覆膜濾料布袋,采取低壓脈沖結構,有效解決了高濃度、細微、干燥黃金氧化礦石粉塵難以清灰的技術難題;開發了一套螺旋攪拌自流卸灰裝置,把選礦廠布袋除塵收集起來的粉塵再轉運至選礦工藝流程,投資少,能耗低;通過采用PVC透明軟板為振動篩密閉室觀察窗,解決了鋼板制作觀察窗口不便于觀察密閉室內除塵情況和漏風漏塵的問題。通過第三方檢測,除塵系統除塵效率>99.1%,出口排放濃度<17mg/m3,作業場所粉塵濃度0.63~1.27mg/m3,技術指標先進。應用于峪耳崖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后,年回收粉塵3000余噸,極大地減少了粉塵的排放,改善了作業環境,降低了職業病危害,而且可實現粉塵的進一步資源化利用,環境社會效益顯著。該技術及裝備為國內外首創,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粗鉛冶煉過程散落粉料集中式真空收集技術及裝備開發研究”: 提出了先進的散落粉料真空收集技術模式,以替代傳統清掃與收集模式;研發了一種新型工業化清潔生產技術,涉及機械、自控、材料和流體力學等學科交叉,創新性顯著;建立了“散落粉料堆積密度—最佳吸風速—流量”和“流量—管徑—單位壓損”的關系數學模型,并通過實驗對“散落粉料堆積密度—最佳吸風速”和“管徑—單位壓損” 的數學模型進行了修正,為散落粉料集中式真空收集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為設計者提供了指導和依據;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散落粉料集中式真空收集裝備,在株冶基夫賽特爐廠房穩定運行兩年來,清掃效果好,處理效率高,車間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高,大幅降低了清掃勞動強度,資源回收利用經濟效益顯著,具有高效收集、安全環保、適應性強、科學分區、覆蓋面大和效益顯著等特點。經第三方檢測,粉塵收集效率大于99%,系統的外排粉塵濃度小于20mg/Nm3,指標先進。應用于株冶集團鉛冶煉分廠基夫賽特爐后,年回收含鉛粉塵990噸,經濟價值1000萬元以上。該技術成果為工業性散落粉料高效集中收集開辟了新的技術途徑,提高了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市場競爭力強,推廣應用前景巨大,可推廣至水泥、煤炭、建材等行業領域。該技術經國內外查新檢索為首次新技術研究,學術價值高,技術及裝備為國內外首創,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